摘要:学校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人有良好习惯的人,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结果。我们要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可见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 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因此,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2]。"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责任。本人想就此谈谈这方面的点滴心得。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学之前提前新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新的知识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预习适当的要求,面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应提醒自己,在上课时应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通过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达到很小的听力效率。因为预览应该在家里做,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家长配合督促,经过一定时间,学生可以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了孩子的习惯,学生自然就在课前预习了[3]。 二、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他们的听讲习惯很差。爱和同学说话,爱上课搞东西,或者上课看读课外书等等,很多原因而导致他们总是心不在焉的。总之,学生的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在课堂上,导致成绩不起来,因此,为了让孩子学好,不仅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还要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一方面,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学习的目的,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一些难学的伟大的故事,让学生从他们的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专心听讲,努力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我经常在学校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从不自己解决,在家里,遇到问题就叫爸爸妈妈帮忙解决的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惰性方式。其实在学习中,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敢于挑战,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去通过自己的勤奋思考鼓励孩子,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克服困难,这样孩子会幸福的困难他的失败后的经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不可替代的是幸福。教师或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克服思维、故事的问题,鼓励孩子从中学习,使孩子长期培养,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4]。 四、注重让不良的习惯消失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费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称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而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不管什么样子的孩子他们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那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经常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了习惯在作祟。当班主任、任课教师将这些"问题"孩子提溜到德育处任你处置时,你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5]。 我们班有一位"问题"学生,总是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骚扰别人,不停地找麻烦。我曾经很认真的和她谈话,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大扫除中他有非常卖力的表现,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并和同学商量,由他暂代劳动委员工作,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议。每天早上,他都第一个出现在清洁区打扫卫生;每天放学,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每天的作业,也开始认真完成;每天他都能和同学逐渐学会了礼让,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更可喜的是,他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他的变化,所有同学都给与了肯定。在班干部的改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劳动委员。从此,他的劲头就更足了。后来,他也有反复,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他又做的很好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身上的坏习惯逐渐改掉,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五、教育在家校联合时最容易成功 教育者叶圣陶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我们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大的差距究竟问题在哪呢?其实,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个责任就在我们家长。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对此,上个学区我组织了多次家长学校活动,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交流育子心得,开展专题讲座等,就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6-8]。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主编.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 钟启泉,黄志成编著.西方德育原理[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4] 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4. [5] 孙云晓,邹泓主编,晏红等撰稿.好习惯好人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2005. [8]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