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密集的高层楼宇不仅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产、经营、娱乐的主要场所,做好高层楼宇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准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市安监局主办的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现场交流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好思路。 从2013年6月起,北京市安监局开始开展高层商务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引导大型商务楼宇依靠规范的管理、先进的装备、有效的演练,确保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疏散有秩序、自救有方法、逃生有工具",提高应急逃生自救能力。经过近1年的摸索,示范应用工作进展如何?2014年5月13日,北京市安监局主办了一场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现场交流会,向社会进行了成果展示(见图1)。 现状 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贾太保在会上表示,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密集的高层楼宇不仅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人们日常生产、经营、娱乐的主要场所,做好高层楼宇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准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现实需要,是夯实基础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路子,是提升人员安全意识的具体抓手。 但是,目前北京市高层楼宇应急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的配备标准。高层楼宇在环境、结构、业态、人流密度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在应急逃生装备的配备数量、种类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标准,现有的示范工作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具体配备明细由示范单位自行确定。 二是对应急逃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今城市建筑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火灾也是层出不穷,消防硬件设备的更新赶不上楼宇高度和密度的增加。高层楼宇在面临火灾等事故时,如何第一时间有效组织逃生自救非常关键。因此,逃生装备的配备使用,是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逃生自救能力和事故风险应对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各高层楼宇管理者对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社会公众对应急逃生常识、技巧了解不多,对常用的逃生装备的购置、使用、保养认知有限。 三是应急逃生产品不够丰富。针对高层楼宇个性化需求的逃生产品不多;产品使用、安装易受建筑结构的限制,许多产品针对各类建筑的普适性安装模块设计和开发力度不够;现有市场的产品集中于个体使用的工具,在集成楼宇人员定位、搜救、逃生引导的智能化疏散逃生系统或综合性解决方案的产品和技术不多。 北京市安监局科技处副处长何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现有的逃生装备针对的都是150 m以下的高层楼宇,而高度在150 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目前在国内外都尚属难题。 急逃生装备示范建设 2013年6月份以来,北京市安监局先后选择了西城区西单大悦城、凯晨世贸中心,石景山区万达广场、北方中惠国际中心,房山区龙建大厦、金桥国际公寓酒店等12家高层商务楼宇,开展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建设工作,示范单位涵盖了商务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典型业态。 北京市安监局科技处处长李玉祥介绍说:"本次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应用力求简便实用,具体配备使用过程中强调以‘配置标准化、存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演练经常化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商务楼宇人员逃生自救能力。应急装备示范应用的内容根据高层楼宇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及实际需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公共逃生区域内基本逃生辅助工具,包括毛巾、瓶装水、呼吸面罩、应急口哨、应急手电、荧光棒、破玻锤等;第二类是紧急缓降工具,包括用于低层的逃生绳,用于高层的逃生缓降器;第三类是大型高层缓降装置,如楼顶逃生舱等。"(见图2) 下一步,北京市安监局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的规模。李玉祥说:"到2014年底,全市高层楼宇应急逃生装备示范单位力争达到100家。我们还计划于2014年研究制定出台相关配备标准。综合考虑高层楼宇外部环境、内部结构、人流密度及业态等因素,研究基于应急疏散能力达标的应急逃生配备标准,制定配备及使用指导细则,为示范应用工作大范围推动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 体验 在万达广场9号楼19层楼顶,记者见到了该楼于2014年初刚刚安装配备的大型高层逃生装置——楼顶逃生舱。逃生舱是搭建在楼顶一个钢制平台上,平时收起,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在使用时只需由大楼消防中控室或在楼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一键式"启动,设备将平移伸出楼外,在3 min之内即可就位,实施载人救援。进入逃生舱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类似于电梯的轿厢(见图3)。据工作人员说,这两个轿厢交替往返运行,一次可搭载6人。记者进入轿厢中后,根据里面的标识提示(见图4),手动拉下入口处的金属卷帘门(见图5),并轻轻拉一下头顶上方的绳状拉手(见图6),轿厢随即开始缓缓下降。记者感觉到,下降速度比一般的电梯略慢一些,不会令乘坐者产生恐惧感。大约1 min过后,记者安全降落到地面上。 在采访中,何川告诉记者:"这种逃生舱以百米高楼计算,每小时可搭载250人左右降至地面。整个疏散过程不需要动力电供应,完全依靠机械原理,因此在火灾断电的情况下也可完成救援,非常适合安装于医院、学生宿舍楼、写字楼、商场和居民楼等人员密集的高楼大厦。下一步北京市安监局将协调规划委、住建委等有关部门,设法将消防逃生装备的设计前置,即在新建高层楼宇的设计之初就将其纳入进来。" 除了大型的顶层逃生装置,活动现场还展示了高层缓降器(见图7),该缓降器可承受150 kg的重量,每次可从高处解救2名逃生者,每秒可下降0.9?1.4 m,目前已安装在石景山万达广场等高层建筑。 实习编辑 赵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