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和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世界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意识比较单薄。从我国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还停留在知识教学中,完全忽视了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每个学生从小学会热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本文笔者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渗透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渗透;生命教育;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灵活好动的特点,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事物所吸引,也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铸成大错,此阶段学生的不稳定性犹如一颗炸弹,随时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学生今后能健康的发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生命教育[1]。 一、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小热爱与珍惜生命,面对挫折时不会在选择逃避,而是有信心的、坚定的战胜挫折,将挫折当做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社会中时常会出现面对挫折而轻生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此种问题是由于社会、家庭对成绩的过分重视,导致学生从小并未接受正确的生命教育。因此,通过渗透生命教育能使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生命的美丽与价值。 生物课程本就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的课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停留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惑之中,更应该将它当作是塑造人心灵和健康品质的舞台。老师更应该充分的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命育人的内容,从课堂出发,为学生提供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课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感受生命的传递。初中生物课程中有较多生命传递的内容,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感受生命诞生、传递的神奇与美好。比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家蚕、蝗虫的发育要经历多个时期,最终才能够成形。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种昆虫,展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不会形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发育,这些都是昆虫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当此内容学习完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和家蚕、蝗虫具有相同特点的昆虫,既能使学生感受生物课程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又能够使学生透彻掌握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发育的区别所在,还能够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不断传递,从而对生命产生积极的情感。 2、充分利用生物的适应性,感受生命的顽强。世间万物想要生存下去,并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而是需要努力去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因而生物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道理。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内容时,骆驼为了能在沙漠生存下去,驼峰里开始贮存脂肪;鱼儿为了能在水中生存,长出了能够在水中呼吸的备鳃;鸟儿为了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长出了翅膀;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动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与适应。因此,可以通过此节课让学生明白生物圈中的适应性,要进一步启发学生,生活中总会存在种种不如意,当遇到不如意事需要怎么做呢?是勇敢的面对、战胜挫折,还是直接放弃混吃等死呢?这是否是对环境适应力的体现呢?再如,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做事时遇到的人、事都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你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么很难获得丰富的经验与成长。通过此渗透生命教育,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给予学生学习、做事的信心,学会尊重、关爱他人与社会,这样将来才能够快速的适应多变的社会[2]。 3、充分通过自然生物的贡献,感受生命的崇高价值。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然中每个生物的存在都有巨大的意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对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各种有趣、鲜活的例子,循循渐进的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崇高价值。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必然要经历出生到死亡的各个过程,就像花儿由发芽、开花、花落、枯萎,最终成为大地的有机肥料,它的一生都存在着各种价值。生命的价值不与个体的大小相关,他们所起到的价值都是不同的、无可替代的。比如:地球中如果没有树木、蔬菜等,那么人类很难存活下来;自然中如果没有猫头鹰,那么害虫便会危害人类生命;自然中如果没有生物循环,那么便很难给人类提供所需的空气、水分及各种营养元素(O2、CO2、N、C、K、Ca、Fe、S)等等。因此,每种生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通过对生物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与无价的,需要充分的给予尊敬,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开始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发自内心的认同生命的价值,渴望更好的发挥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4、培养学生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人类社会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例如全球出现的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等。因此,初中生物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周围的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时布置学生上网收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事件,及造成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养育人类的母体,尽管人类在向外太空寻找适宜人类生活的星球,但目前仍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人不仅生活在自然之中,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之中,因此,生命教育更要培养学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作为一门体现生命现象的课程,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在人生起跑线上能够彻底摆脱危害生命的"悬崖"。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充分的展示出来,提升他们学习、生活及创造的自信,为人生之路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爽.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 [2] 夏薛梅,杨鑫.素质教育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和、合、活"[J].科教文汇,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