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临淄区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全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推开,推出了适合区域特点的 "公务员外部监事"集中选派和统一管理的机制,有效增强社会监督力量。6月23日,省政府督导组来淄博市督查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临淄区代表区县汇报了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及创新外部监事选派管理机制的做法,获得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运行有力的工作保障体系 以实行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构建区属公立医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新机制,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在各个环节落实高效、执行得力。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省、市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临淄区编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会议精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确保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求。同时,成立了由组织、机构编制、人社、卫计四个部门组成的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完善制度框架。临淄区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了《临淄区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理事(董事)管理办法》《临淄区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监事管理办法》《临淄区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以及编制部门的机构编制管理配套事项、财政部门的外部监事理事报酬制度、人社部门的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等,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明确改革单位。临淄区现有公立医院4所,分别是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和区口腔医院。以上4所公立医院均为公益二类区卫计局所属事业单位。根据上级会议中有关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的改革范围规定,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最终确定区属4所公立医院均纳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范围,实现无缝覆盖。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推进外部监事制度过程中,针对如何发挥好外部监事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定期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定期与区卫计局召开碰头会,对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注重加大外部监事人员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引导力度,想方设法解决难题,确保该项工作快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外部监事监督职责 外部监事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省属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监事管理办法》规定了外部监事的职能、权力、义务和责任,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在此基础上,临淄区又进一步细化,确定了重点任务及时间进度。 一是明确监督重点。针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临淄区通过加强对上级有关政策和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尝试在建立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框架基础上,探索创新外部监事选派机制,将公务员、社会专业人士和医院职工纳入外部监事队伍,形成全程立体持续跟踪式监督,使事业单位决策、执行与监督三种权力充分发挥,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四个着力",即:着力抓好制度执行监督,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着力抓好决策行为监督,密切跟踪"三重一大"事项,关注决策事项的可行性研究;着力抓好业务活动监督,监督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议情况;着力抓好财务监督,主要检查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和效益。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4月18日,淄博市专门下发了《关于确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创新外部监事选派管理机制试点区县的通知》,临淄区被确定为创新外部监事选派管理试点区,要求临淄区在外部监事选派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公务员外部监事集中选派和统一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借鉴省属国有企业外派专职监事的做法,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区编办提出公务员外部监事和社会专业人士外部监事相结合,对公务员外部监事进行集中选派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市编办批复在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加挂"区事业单位外部监事选派管理工作办公室"牌子,配备公务员外部监事一正一副两名领导职数,具体负责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监事的选派管理工作;增加了4名公务员外部监事专项行政编制,用于选派公务员外部监事,真正建立起定编、定岗、定人的外部监事选派管理机制。这既有效解决了在公务员外部监事征集和选派工作中,部门推荐的人选大多属于单位的"边缘人",普遍素质不高问题,又避免了外部监事任职期间仍由原单位进行考核和管理,难以保证履职效果,使选派工作流于形式的不利情况。 三是找准自身定位。外部监事工作要站在公立医院的"顶层"看问题、找症结、强监督,受人员少、监督任务重,再加上受专业和岗位经验的限制,光靠自身力量,很难监督到位,就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前提下,要与方方面面搞好协同关系:首先是处理好与举办单位、选派单位的关系,举办单位是事业单位的出资人,外部监事对事业单位履行监督责任,要主动加强与举办单位的沟通,定期向举办单位书面报告事业单位的有关情况。其次要处理好与任职单位的关系,外部监事的根本任务是为单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尊重任职单位自主权,不干预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做到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在服务中促进监督。再就是处理好与原单位的关系,公务员担任专职外部监事的,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比如有的公立医院年收入几十亿,职工上千人,监督任务很重;担任兼职外部监事的公務员或社会人士,要协调好与原单位的关系,处理好监事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外部监事任期届满后,对政绩突出、德才表现优秀、符合《党风政干部选拨任用条例》的干部可优先提拔使用。 三、注重真抓实用,努力实现外部监事和医院改革互促共进endprint 公立医院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内,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种权力共同作用,形成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疗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一是新管理体制和选派机制进入实质运行。6月26日,临淄区编办会同组织、财政、司法、人社等部门,联合发布征集临淄区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监事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社会人士外部监事16人(其中会计专业10人,法律专业6人)。经过组织、编办、财政、司法、人社部门联合评审,16名社会人士外部监事的信息全部纳入省事业单位外部监事综合服务平台。7月上旬,分别为4所公立医院选派了2名公务员外部监事和4名社会人士外部监事,完成了监事会的组建。出台了《临淄区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外部理事(董事)外部监事报酬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报酬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和考核机制,调动起了外部监事、外部理事履职尽责的积极性。6月28日,区卫计局完成了理事会的组建及外部理事的征集选派,其中理事长、执行理事通过任命产生,职工理事通过职工大会选举产生,外部理事通过聘任产生。截至目前,4家公立醫院按期顺利召开第一届理事会,为外部理事发放了聘书,并研究通过了《章程》。各公立医院按规定法人治理构架组建完毕,已开始按照新的体制机制运行。 二是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内,公立医院法在编制人事、收入分配、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形成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管理运行机制,公益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也要看到,一些公立医院仍然存在偏离公益目标的问题,比如,有的医院,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小病大治、乱收费,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或者是临床医学研究水平下降。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管制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缺位。独立于公立医院自身的外部监事制度的建立实施,再综合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绩效考核等手段,对理事会、管理层和单位财务资产等进行有效全程立体式持续跟踪式监督,有利于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方向不偏离,促使其按照法律法规和单位章程规范开展业务活动,推动了全区公益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初步形成新型就医模式。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激发卫生发展活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区4家公立医院分别与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合作,建立起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即:医联体)。像临淄区人民医院淄江社区分院是区人民医院托管的单位,分院门口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满专家的名字和坐诊时间,医务室和药房都非常整齐,室内陈列有先进的数字X光机等设备。区人民医院给分院购置了300多万元诊疗设备,每周一至周五均派专家到中心坐诊。73岁的袁某因脑梗塞入住分院已有10多天,据分院负责人介绍,以前类似脑梗塞这样的病人,社区分院是不敢收治的,现在有了区医院的扶持,分院的底气也足了,患者花费也比在大医院便宜多了。各大医院都在积极为乡镇、社区医院培养全科医生,主要还是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的作用,规范基层的诊疗技术。今年以来,城区社区门诊就诊率已经达到65%,而各大医院的康复病人也开始往基层转。比如,区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量去年下降了30%,绝大多数分流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大医院的"连锁店"开到社区业已蔚然成风,公立医院改革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E:CWK 关键词:事业单位 法人治理结构 临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