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功的板书设计要做到准确、完整,重点突出。能起到承上启下,串起整节课堂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气韵生动之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1]。所以成功的板书设计是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本文从这几个方面阐述:①不容乐观的现状。②板书设计的策略。③板书设计的关键点。 关键词:板书设计;作用;策略;关键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1、呆板僵化。板书模式固定,对课本依葫芦画瓢,始终用同一信号来刺激学生,刻板划一,导致学生思维逐渐僵化,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2、杂乱无章。课前不重视的板书,时写时擦,一节课上下来,条理不清,学生学得也是云里雾里,找不到重点。 3、非空即怪。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课题一写,然后寥寥几字,空空如也,给学生留下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追求形式的特殊,板书色彩纷呈,让学生眼花缭乱,貌似新颖,实则哗众取宠没有实质性内容。 二、板书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中,精心安排的板书组织结构,内容的排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步骤先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既有并列关系,又有递进、总分等关系;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联系。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 以《空间与图形》的部分知识板块板书设计为例来讲述板书设计的策略。 1、板书设计的形成过程。 (1)集體备课时,推敲板书雏形。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就注重了备板书,我们习惯设计一份板书的草图来帮助我们思考教学的主思路。下图便是首次集体备课后的板书设计"草图"。 (2)确定教案时,规划板书的演示过程。板书规范如下图: 通过这样的步骤规划,板书成为了"活"的板书,真正体现板书的引导作用。 (3)教学实践时,琢磨板书优缺点。在课堂上,老师还要思考:板书的内容什么该突出?板书的时机是否合适,板书的内容是否简洁等。听课者更要专注课堂上的板书是怎样形成的,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一幅板书的反复推敲到初次实践环节时,老师都带着思考去实践。 (4)课后点评时,优化板书设计。评课时,除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等提出观点外,本课我们发现预设的板书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1号点的具体位置是通过测量、观察方位图中的数据确定的,但板书中的方位图缺少测量后数据,不够完整;②课堂实施时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确定观测点有困难,可否利用板书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③课堂中教师虽然有帮助学生小结确定物体位置的关键,也就是"方向"和"距离",但没有帮助学生把关键知识点形成方法。通过互动交流,我们对板书作出以下修改:由上台汇报的小组负责在方位图上填出数据:30度和1千米。师生小结时,及时引导学生把关键知识点提炼为方法:"一定二量三算"。优化后的板书设计效果如下图: 通过以上步骤清楚展示了不同过程的板书问题:备课时,解决"如何设计"的问题;初定教案时,规划"什么时候书写什么"的问题;课堂实践时,思考"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的问题;评课时,提出"怎样设计才更好?"的问题。 3、板书设计的关键点。 (1)注重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知识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点本身,而是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从板书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知识的关键与重点。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 对于这样的板书,教师引导到位,学生的理解就能到位。 (2)注重数学方法的感悟。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精心设计板书,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在"空间与图形"的数学课堂中涉及计算、公式推导等内容时,非常注重转化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中完整的包含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及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文字及字母公式,例题的解答过程以及知识的易错点等。内容充实,没有半点多余。 3、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性很强,可以结构性的展示出来。例如: 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这幅板书系统地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平面图形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完整地点出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易错点和关键点。 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可以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并且从实际出发,做到因科制宜;因文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最后让学生能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潘杰.数学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J].宜宾师专学报,1998(02):100-101. [2] 李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J].江西教育,2008(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