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启示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自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备受大家关注的学科创建以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就从未停止对它的研究,这两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非常基本、重要的关系,它们不仅仅对立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而且又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推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启示
  在当下我们国家的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教育者这两者的关系相对于之前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二者之间拥有着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接受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提高思想认知的要求也为平等的。基于这样的平等地位,我们就应该转变思想,改变之前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位于教育对象之上的错误认识和方法。
  一、简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在学术界,人们对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它们主要是:双主体说、主体客体说和互为主客体说。
  "双主体说"显而易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教育者是主体,同样的教育对象也是主体,但是,教育者所扮演的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扮演了接受知识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教育者要认识到教育是发展人的主体性任务,不能对待教育对象为教育的客体,只有当教育者把教育的对象看作为主体时,这个时候教育者才会去关注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当教育对象认识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时,这才会激发其学习动力,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此观点却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也同样作为教育的主体,割裂了二者的有机联系,使两者无法有机的联系起来,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主体客体说"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成为该活动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只能作为该活动中客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主体性的作用,但是教育对象却要被动的接受教育者对自己进行改造。在这种主客体模式中,教育者将教育对象当作教学的客体,对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不见,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训练和控制,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彻底的恢复,该教育模式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统治的地位。这种模式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灌输式的教育、素质教育的难以开展、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道德教育的软弱无力等等,都反映出了它的缺陷。在这种主客体教育观点中,就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师生关系,教育对象沦落为一种特殊工具,失去了其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训导学生,学生为了各种奖励去讨好老师。因此,在该模式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互为主客体说"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对两者进行主客体的区分,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育者作为该过程主体,教育对象作为该过程的客体,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育对象便成为了该过程的主体,教育者成为了该过程的客体,该观点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观点之中,虽然肯定了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但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同样的被割裂了。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实际上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简单叠加,每一个主体都会将对方当做客体来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对话。
  无论哪一方作为主体或者客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都应该是一种主导与主动、双向互动、互相转化和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制约着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我们正确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政治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能够提供大家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让人们觉得有用、有价值。以人为本是我们这个阶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的原则,要将该教育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的全部过程。教育者应该认识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对待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的层次性等,积极主动的研究现代人的思想发展新变化,适时提出最新要求的教育内容,主动的去选择、适应和改造教育教学环境,创造出既灵活又多样的教育方法。同时,教育对象也应积极主动,用实际活动影响教育者,以此两者双向互动,使思想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实现平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活动只能开展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方是相对于另一方而言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两者相互依存,地位平等,倘若没有教育对象,教育者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教育者不存在,教育对象也不会健康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之间应该互相理解,认识到该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建有着重要影响。在二者的平等对话期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激励,一起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大力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作为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该活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和自己的整体素质对于受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并将这种高尚的道德素质通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魅力熏陶感染到受教育者,进而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基本知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要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不仅仅要引导教育人,而且要帮助关心人,切实增强教育工作这一过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从个人角度来说,思政教育的个体价值为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为核心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等各种社会化关系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想要得到实现,这既要不断深化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还要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改造、认知、丰富和发展,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和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德行的完善,帮助人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它的社会价值是能为社会培养其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高尚的人,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现如今追求平等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果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从理论上则说明了两者平等的关系。从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和民主的关系出发看,教育者应该发挥自己在该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教育对象应该发挥自己在该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探析[J]. 张海波,黃洪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05)
  [2]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J]. 张小秋,王立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J]. 蒋明伟.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5)
  [4]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教育方法[J]. 王聚芹,温超. 才智. 2011(09)
网站目录投稿: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