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当今社会,我们主张把科教兴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道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个人品质,更能够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历朝历代皆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文章以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为着力点,重点论述道德教育目的,方法、对人的影响及对当代社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董仲舒;教育;道德教化;影响
  董仲舒不仅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时期,自汉代建立以来,统治者僅重视恢复和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对百姓的教育。这严重影响到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面对严峻的形势,董仲舒一针见血地提出文教政策。
  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
  第一,天人感应思想。董仲舒把天看作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包括人类的产生也来自于天,这就要求人们要受命于天,并受命于神权的代表,即皇帝的意志。这是为了使百姓因敬畏上天而接受君王的统治。通过不断灌输民众君权神授的思想,来达到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自身政权的目的。
  第二,董仲舒在政治上主张王权论。他认为,帝王以拥有的绝对权力,足以征服天下,而四海臣民都要受帝王支配,进而使得天下统一,思想保持一致,实现社会太平。因此,他认为教育权应该由最高统治地位的君王来掌握,以完成对百姓的思想控制,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育目的
  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的董仲舒把教育看做是一种政治统治工具。不难看出其教育目的是通过对民众实行"德教",来稳定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董仲舒所提出的教育,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适应了汉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意图,因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并采纳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观点。
  (三)教育政策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这本书中,曾提出关于文教的三大政策: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自他提出这一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中华历史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的文化教育和各民族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施行教化,离不开一定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民众不犯法作乱,那么社会风气习俗自然就会良好,这是董仲舒设立学校的根本住张。而改革选举制度,其目的是在为国家招揽人才。第三,兴教化,正万民。这部分主要是董仲舒教育思想关于道德教化的内容。它贯穿于董氏教育的始终,是重中之重。"三纲五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他认为,通过深刻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坚定人民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使这种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育方法
  董仲舒认为"性三品",应施以教化,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一,身教示范法。这种方法要求施教者以身作则,通过身教来实现自身对教育的要求;第二,价值激励法。在他看来,人只有领悟到人贵于物的道理,才能懂得仁义礼节,修身为君子。所以要求受教育者要不断进行自我暗示和激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他讲究循序渐进。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适度适量的教育。第四,重视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学地点,为受教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五,礼乐教化法。礼乐教化是实现国家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且礼乐可以陶冶民众的道德情操。
  二、道德教化是其教育思想的重中之重
  (一)道德教化的目的
  道德教化能够"化民成性","化民成俗",是养成良好社会风气和培养人们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董仲舒主张先秦儒家奉行的德化政治,希望通过统治者的君权,把封建社会遵循的道德原则灌输给百姓,这样就会有诸多"顺民"会接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以此巩固和发展汉王朝的政权。
  (二)道德教化的内容
  首先,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董仲舒把道德教化的内容定为"三纲五常"。三纲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无常即为"仁、义、礼、智、信"。他认为三纲要求人们效忠君主,对父应孝,对夫要顺,而五常是处理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同时也是一个人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其次,为了取得良好的道德教化成果,他把道德教化的教材定为"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说明董仲舒不仅注重书本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并且认识到了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三)道德教化的作用
  第一,董仲舒认为,道德教化可以培养自身的仁性,压制内心存在的贪性。道德教化一方面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被统治阶级和整个社会赞同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对立阶级的道德意识对社会成员造成的影响,防止不符合统治阶级道德准则行为的出现。第二,董仲舒认为,道德教化还可以抵御奸邪思想的侵入。统治阶级只要重视人心的道德教化,就可以把一切异端思想和违法乱纪扼杀在摇篮里,从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整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董仲舒主张道德教化,把德治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主流思想,认为通过德化教育百姓,就会使多数人成为顺民,维护和稳定国家的发展,这夸大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又是不可取的。
  三、董氏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研究意义
  (一)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首先,董仲舒提出的"德教"政治主张,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一方面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反应了民众的强烈呼声与要求。当今社会,我们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学习董仲舒的道德教化的思想,对于提高自身修养,约束自身行为具有重大作用。其次,对维护当今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秦王朝灭亡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向统治者说明自己的观点:民众是可以通过道德教化来感染的,而且会顺应统治者的统治。我国已然进入法治社会,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人人不仅要知法,还要护法,在法治社会的背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要注重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的作用,实现人人期望的长治久安的稳定社会。
  (二)董氏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产生的影响
  第一,董仲舒注重的人才教育观和我们现在提唱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人的德智体美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可造之材。
  第二,董仲舒提倡的义利观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第三,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于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和"六艺"我们也要客观地去看待并加以学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修养。尤其是董仲舒礼乐教化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利用新媒体和多种多样的娱乐节目来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变得切实可行。
  董仲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现实进行分析,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教育思想不仅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而且使儒家思想在秦的"焚书坑儒"之后又得以发扬光大,并逐渐形成正统思想,这对当下社会研究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他所推崇的一些优秀道德准则和教育方法,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
  [2]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周桂钿.春秋繁露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高文金,韩冰.2014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
网站目录投稿:向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