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到现在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物理知识汇总 初二的物理难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知识模块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而初二物理涉及到的主要是声学,光学,电学,其中电学内容较为繁琐,有一定难度,其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电压),电功率(电能,电和热),电与磁(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电磁继电器),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 难点汇总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在屋子里谈话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9.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4、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沸腾现象: 5、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6、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光现象 1、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已发生了弯折。 2、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3、光线: 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4、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5、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8、平面镜成像规律: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9、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电路与电流 1、电路的组成: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3、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4、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电工材料: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6、电流的形成: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