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提琴曲(十一首经典好听的小提琴曲)钢琴是乐器之王,小提琴是乐器之后,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小提琴携带方便,演奏灵活,表现力十分丰富。其音色优美、温暖,音域宽广、纯净甜美、有人声的特点。既能奏出悦耳动听,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小提琴不仅是管弦乐中最重要的乐器,在室内乐、民谣乐、爵士乐等领域散发其迷人的魅力。很早以前人们就称它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今天给朋友们介绍几首中国的小提琴名曲,请大家欣赏。 《梁祝》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题材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思乡曲》 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将传统的曲式结构与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变奏手法紧密结合。乐曲三个主题分别是,第一主题悲伤地,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第二主题温暖,仿佛是回忆起过去幸福时光。第三主题具有跳跃性的儿童形象,回忆童年欢乐时光。三个主题,三次变奏,不但赋予主题新的形象,更使感情逐渐高涨。第三变奏是乐曲的高潮,使音乐具有活泼明朗的气息。情感表达细腻,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 《庆丰收》 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张靖平作于1958年。乐曲以西北民歌的音调为主题,并吸收了哎呐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锣鼓节奏。乐曲由一个慢速宽广、具有号召力的前奏开始,突然进入极快速、热烈的主段,表现人们喜庆丰年的热烈、欢快场面,其间夹杂着模仿百鸟欢鸣的情景。 《牧歌》 沙汉昆1953年创作此曲的时候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旋律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形象地再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创作于1976年,是作曲家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改编的小提琴曲。乐曲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演奏技巧,成为中国小提琴独奏作品中的经典。 《金色的炉台》 七十年代由著名小提琴作曲家陈钢根据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金色的炉台照亮》改编。这首歌曲取材于毛主席视察钢厂时与钢铁工人亲切交谈的场景。乐曲感情真挚,乐思发展自然巧妙,结构布局合理匀称。旋律更是优美而富有激情,乐曲中的民族风格营造了一种和谐匀称的中国传统式音乐美,乐曲一开始一股中国民族风味迎面扑来,由钢琴奏出一连串灿烂的琶音,迎来小提琴刚劲、豪迈的散板,随后是亲切、叙述性的主题,表现了钢铁工人在阳光的沐浴下,矫健地登上金色炉台,为祖国炼出炉炉优质钢的豪迈情怀。全曲在满怀信心的快速节奏中辉煌地结束。 乐曲将那段岁月演绎如甘醇的琴声再现。乐曲中激情澎湃的音乐深深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听着这首乐曲,仿佛置身于那火红的纯真年代。演奏家深切的情感感动了整整一代人,温暖了整整一代人。 《良宵》 原是刘天华创作的二胡作品,后经著名指挥家黄贻钧改编为一首弦乐合奏曲。这首短小精悍、音乐形象清新明快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品,让人听来怡然自得。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始终悠扬如歌,情绪活泼开朗。作者借用了中国诗歌的起、承、转、合的手法,让旋律层层展开并一唱到底。 《夏夜》 由作曲家杨善乐作于1952年。作者当时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从小热爱湖南家乡民歌小调和"地花鼓"音乐,因久别故里思乡情切,通过描写江南夏天幽美的水乡夜色,抒发怀念故里之情。其中不仅以"地花鼓"音乐为素材,而且还将其伴奏乐器——大简的奏法移植到小提琴上,突出了水乡音乐的特色。因它婉转动听的旋律,以及富于变化的感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广大中国音乐爱好者最耳熟能详小提琴独奏曲目作品之一。 《苗岭的早晨》 作曲家陈钢在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作品。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又以明快、热烈的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一开始以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瞬间将人们带入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仿出百鸟在最曦中清脆婉转的鸣唱。在钢琴声部活跃跳动的映衬下,小提琴奏出了欢快热烈的旋律,音乐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响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结尾与开始处遥相呼应,再现苗族山寨的秀丽景色。 《海滨音诗》 秦咏诚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乐曲开始钢琴伴奏有如微风吹拂下轻轻起伏的海浪,小提琴奏出起伏回旋,充满深情的如歌主题,中段情转入尽情倾诉的激情,引入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音调转为沉思,最后钢琴与小提琴先后再奏出带有遐想、带点梦幻的主题结束。 此乐曲在微微起伏的海浪式音型的伴奏下,由小提琴轻轻奏出,如歌、如吟、如诉,象是敞开心灵,向大海尽情地倾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豪迈的理想和似大海般坦荡宽广的胸怀。聆听乐曲仿佛身临海天相连、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又能感悟到发自心灵深处的"大海",同样心潮澎湃。音乐又象朝霞红日升起的大海,提升着人们面向明天、面向希望的自信。 《新疆之春》 是中国小提琴独奏曲。由马耀先、李中汉作于1956年。乐思流畅,感情豪爽奔放,具有鲜明的维吾尔音乐风格。乐曲奔放流畅,潇洒自如,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民族音乐风格,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酣畅的生活情趣。也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一首优秀作品。成的慢速尾奏,小提琴与钢琴同奏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该曲曾被改编为重奏、齐奏、管弦乐和民乐合奏等多种器乐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