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型连锁主导,精细门店迸发 "两头好"趋势满足不同人群的美容需要。一边是大型连锁机构,一边是小型美容诊所,两者并存,提供差异化服务。然而由于整容非常依赖每个医生的手艺,且极具个性化定制特征。因此整形服务必将走向精细化。加之多点执业政策使得医生可以自行开设诊所,这催生了每年 400 家新增小型诊所。 国内医美市场中,医美机构连锁趋势在加快。根据天星资本研究所 2017 年市场调查统计,目前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对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接受程度最高,达 70%;公立医院整形科室紧随其后,接受度超过 50%。由此可见专业的美容整形连锁品牌更易获取消费者。并且通过连锁形成一定规模,也容易打造品牌和知名度,在推广过程中宣传效果更佳。 小型专业美容诊所以名医为导向,主打细分市场。名医自带流量,并且在获客以及客户忠诚度的维系都有天然优势。加上医生本人就兼具咨询、营销功能,个人品牌即机构品牌,因此具备成本优势。这类名医专业型诊所,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溢价接受度高。在台湾求美者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诊所去做微整,比如在大促销活动时在连锁机构购买光电疗程类项目,但是在牵涉微血管较多容易造成栓塞的鼻部注射等情况时,会选择专家型诊所。 02
微创整形崛起,轻医美生活化 近年来,消费者对医疗安全更加重视,并要求效果自然、过程舒适,这与"轻医美"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并且医生不用刀子,让轻医美的"轻"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轻医美模式在台湾、欧美、日韩等地成为了主流,在台湾有超过一千家轻医美机构,数量上直追普通的生活美容院。在韩国虽然以手术整形见长,但是很多医疗美容机构同样会设置专门的开展轻医美美容的专科,操作十分规范。即生活美容医疗化、医学美容生活化,大型生活美容连锁向医疗美容转型将成大趋势。 在未来民营大型医美机构的整体市场份额可能为缩小,会出现两种新兴的医美模式。一种是轻医美连锁,如台湾的星和医美集团。从国外和中国台湾的发展趋势来看,轻医美微整形的发展会抢夺更大的生活美容市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根据中金所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微整形实施数量在所有医美项目中占比超过 60%,预计占比将继续攀升,稳定在 80% 左右。 03
新型模式探索,医美创新升级 新型医美模式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心医院开放式手术室的模式,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本质类似于商业地产的模式,一个巨大的医院,分成无数间,出租给独立的具合法资质的医生。所有的手术室、病房都是共用的,医生租用按时间付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医生创业的门槛,有天然的客流量分享作用,例如一个患者被牙科医生吸引来到医院,看到旁边有医美的诊所也会进去消费,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人在尝试,如新氧云 诊所和美莱的合作,接入 11 天,新氧为上海美莱带去 200 多个订单。 中心医院也存在难点和痛点。第一个是成本,中心医院需要有足够多的规模效应,从而把医生诊所聚集在一起形成人流效应,成本投入也很高。第二是政策上的问题,中国各个省份、城市会有相关的要求和限制。第三是管理上的限制,运营中心医院会存在较大困难,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 04
渠道互联网化,资本运作频繁 渠道互联网化,营销由粗犷变精准。医院的核心资源主要是医生,韩国、台湾的医美市场都以医生为核心,成立"小而美"的医美诊所。而按照中国医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医生供应量仍远远不足。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中国的医美医生创业也将成为行业趋势,如联合丽格是作为医生创业孵化器,为医生提供创业所需资源。 渠道互联网化的另一个趋势,就是"直播 "和 KOL 将成为主流。整形平台行业经过长时间的洗牌,留下的都是些背景深厚有能力的选手,竞争更加激烈。早前整形平台一直主打价格战,高性价比成了整形平台们的标签,但是价格战对整形平台负担太重,会成为整形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整形平台可以采取"直播 "营销方式。 整形平台的"直播 "除了能够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直观的整形知识外,还能给医患互动提供一个渠道,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在台湾医美渗透率很高的地区,民众已经普遍接受了医美,教育成本很低,医美在自媒体上的传播障碍相对较小,所以一个只有 1 万粉丝的 KOL 可以击中 100 个医美需求人士,转化率较高。目前中国大陆医美渗透率很低,还需要接受教育,教育成本较高,但是随着新氧等求美公众号的兴起,采用 KOL 宣传仍有较大潜力。 同时,上市公司和资本纷纷入局。例如,2018 年 9 月阿里健康与医美企业艾尔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一天,给予医美机构 LBS(地理位置展示)的阿里健康医美平台在手机淘宝、天猫 APP 正式上线。阿里健康与艾尔建的战略合作将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I)等创新技术、整合自身在中国医疗美容领域的优势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 O2O 模式,并通过阿里健康医美平台,在医美药品鉴真查询、医美消费者教育、线上医美预约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05
产业整合升级,催生医美后市场发展 在互联网介入医美的行业的过程中,受线上平台付款上限的限制,一些手术类产品无法一次性付全款,并且一些用户可能无法一次负担全部的整形费用,因此出现了一些整形美容分期产品。目前也有医美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医美保险,为消费者提供无忧消费。比如新氧与悟空和泰康在线,推出了医美互联网保险产品"丽人保"系列产品"氧气保",相比于传统险种,"氧气保"保伤残和疤痕缺陷,从而缓解消费者对于整形产品的担忧。 06
行业监管完善,信息透明化加强 我国医美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风险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凸显。针剂原料市场混乱、医师水平参差不齐、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信息不对称等都是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而随着监管的成熟和医美平台的出现,行业未来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此趋势下,医美行业标准化推进与信息不对称将得到改善。行业向规范化发展在行业多方面尚不规范的背景下,自 2009 年起,整治行业乱象的政策逐渐出炉,目前行业监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美医院满足各类行业标准、要求趋严,规范行业各个方面,有利于医美的长远发展。 在线医美平台的出现帮助解决医美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这些平台一方面链接专业医疗美容机构,可以查询合规诊所、合规医生、合规产品,向客户提供多层次可靠的机构选择。在此基础上,通过各机构项目价格公开化,使行业收费趋于透明,降低门槛,增加可靠度,形成良好引流效应。同时,相关医美平台还建立了美容社区,形成大量口碑反馈与经验分享,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消费客群,又对入门顾客带来良好指引,让消费者能比照参考,从下游 APP 反向约束了医美机构的质量。 07
客户群体扩增,男性整容炙热 男性整容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 2018 年整形大数据显示,男性在整形方面比女性更敢消费,男性客户的整容占比达到近两成,年轻男性主要调整眼鼻,年长男性主要是祛眼袋、抗衰老等。但从广告宣传到平台内的整形日记等功能都可以发现,目前整形平台们的重心仍在女性整形。在男性整形比例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男性整容市场将成为整形平台们未来争夺的方向。 END 《医美连锁研究报告》一共有55页,给您概述了医美行业基本概述、全球医美现状分析、经典案例解读、发展趋势。 逸马2003年成立,一直专注连锁产业研究。 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医美连锁研究报告》的内容参考学习,请看获取步骤: 第一步:连锁服务员 第二步:转发 第三步:赞赏 0.99 元(赞赏在文章点击【...】,然后有赞赏功能) 第四步: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