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研C-NCAP在近日完成了第十代索纳塔的碰撞测试,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后,A柱出现较为明显的弯折痕迹。 网友很快发现,2020年,现代索纳塔在美国也进行了相同的碰撞测试,并获得NCAP总评五星安全评级。 隔着一个太平洋,索纳塔在中国和美国出现了"一车两质"的情况。同款车型,中美两地的碰撞成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令人错愕。 更令人气愤的是,索纳塔在国内上市以来,核心宣传点就是i-GMP平台对车身的强度比上一代增加了10%以上。北京现代信誓旦旦地告诉外界,索纳塔的安全性能更高了。 北京现代的"骚操作",让人设顷刻崩塌。 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经历了销量大跌、品牌跌入谷底后的北京现代,还是当初以可靠性和性价比取胜的现代么?01 抓住了时代红利 现代进入中国,抓住了一个历史契机。1990年,北京亚运会,韩国作为友好邻国向我国捐赠了340辆现代excel和60辆第二代索纳塔。 亚运会结束后,这些车下放到了政府部门和出租车公司使用。韩系车从此打开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 2002年,现代和北汽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现代,起亚则与江苏悦达、东风集团成立了现在的东风悦达起亚。 不得不说,当时的现代很有远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中国政商的好感,很快就获得机会。北京现代打开了北京和广州的出租车市场,中国的两大一线城市,都采用了索纳塔作为出租车。 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远早于本田、丰田,以至于后来的日产,进入中国后一度把北京现代作为学习的标杆,从各个层面进行对标。 北京现代推出了第一款车是第四代索纳塔,当年售价高达22万元,主打中高端市场。上市第一年销量超4万辆,碾压同级别其他对手。 几乎同时,东风悦达起亚则推出了千里马,售价在7-10万元之间,主要和吉利、力帆等一些国产车竞争。 随后现代和起亚推出了赛拉图、伊兰特、K5、狮跑等等一系列经典车型,获得了有优势的市场份额。 在销量上看,北京现代最辉煌的时候,在国内的合资车企中居于前五,本田、丰田、日产都屈居其后,前面只有大众和通用。 北京现代的成功,很大意义上是战略的成功。它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即将腾飞,抢先投资中国市场。可以说,北现的"发育"史,伴随了中国经济粗放型发展的二十年。 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为115.8万辆,冲上巅峰。但2016年,也是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最具代表性事件是,中国不再将GDP增长作为考核标准,GDP增长逐渐弱化,增长质量被放到了增长幅度前面。当时可能意识不到,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转向更大的升级。 北京现代销量开始大幅度下滑,下坡路走到第四年头的2020年,北京现代销量仅为50.2万台,同比下滑高达26.8%。和北京现代品牌市场层级类似的标致、雪铁龙、雪佛兰等,境遇基本类似。 本质上,韩系车被市场抛弃,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企业经营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韩系和法系刚好契合的中国消费高度,正在远去。 在微观层面,尽管车企碰到的问题各不一样,跌落的速度也不仅相同,但路径出奇的相似,韩系和法系,现代和神龙,几乎是同样的时间节点走向拐点,几乎是同样的策略和同样的挣扎。 最后,北京现代甚至挖去了部分神龙的高管。这一点很令人费解,难道想从神龙的跌落中找到药方?02.偶然的拐点,必然的结局 2016年9月,在"萨德"事件冲击下,韩系车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2017年,韩系车销量从180万辆下降到114万辆,此后几乎每年都呈下降趋势。 "萨德"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自此开始了韩系的没落之路。 韩系车在中国,从来不是走品牌路线,而是性价比。它比自主品牌高一些,但比德系、日系低一些。中国消费者买韩系车,无外乎就是因为它是合资、价格还不贵两个因素。 2016年后,中国汽车进入存量市场,豪华车价格一路下探,推动了德系、日系同时向下挤压,韩系原来的溢价空间很快就没有了。 而韩系车向下的空间也被堵死。自主品牌经过了长达四五年的绝地反击,到了2016年,技术和产品都进入了实质性突破的一代。市场很快发现,自主品牌的品质、颜值和性能,已经超过了韩系。 更令韩系崩溃的是,自主品牌的智能、网联化配置,已经整整甩了自己一条街。最头疼的是,价格还比韩系低,不要说价格往下打已经打不动,自主品牌甚至在主动上攻。 比如,长城有H6霸榜SUV销量冠军,传祺推出高端的8系列,吉利也有了突破。从产品力、品牌、体系能力等方面看,自主品牌已经全面超越韩系。 承认错误很难,要彻底承认失败更难。现代依然不死心,2019年推出了全新的车型菲斯塔,上市首月销量突破一万台。 但现代的问题,不是一个车型的问题。时代不太可能再给现代机会,更何况一个没有深刻反省的现代?在后来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菲斯塔原形毕露,A柱弯折,耐撞性和经济性都得到了差的成绩。今年4月,菲斯塔销量仅为880台。 韩系车依然活在"时代的红利"睡梦中。多年来各种减配被网友扒出来,进行鞭打;伊兰特、朗动、领动"换壳车",现代名图换代只换外观……一个对消费者不真诚的现代,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中国,完整地呈现出来。 以去年7月索纳塔换代开始,北京现代迎来了四款主力产品换代的产品大年,不过,作为北现的根基,索纳塔今年1-5月的销量仅为3611辆,整体上,今年前五个月,北京现代销量16.1万台,去年同期则为19.2万台。 这几年,北京现代频繁更换高管,但事实上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各种丑闻不断,但长达四五年的快速下滑中,没有一个人能力挽狂澜。 03 . 战略思维混乱 2020年,现代起亚全球汽车销量为635万辆,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丰田、大众、雷诺日产,连本田和福特都排在现代起亚的后面。 不得不说,现代是一家很善于抢占市场的车企。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韩系车在中国败北,但在有些市场,还可以守住份额。比如欧美地区,现代并没有溃败。 现代集团具有相当的财力,也是其不会在全球市场快速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韩国的第二大财阀,其产业遍布几十个行业,包括钢铁、金融、地产等。旗下拥有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汽车产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版块。 但所有全球巨头都知道,失去中国市场,就会失去全球竞争力。现代绝对不会主动放弃中国市场,承认败局。 2021年,现代带着捷尼赛思来中国"翻盘",推出了G80和GV80两款车型,主打中高端市场,这是捷尼赛思第二次入华。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将消费升级带到了深水区。现代放弃在性价比上来回折腾、进行拉锯战的路线,进入中高端市场,出发点并没有错。 但尴尬的是,捷尼赛思在中国开启预售时,韩国地区上市7个月的GV80已经召回了3次,共8处问题需要维修;上市三个月的G80,共6处问题要进行免费维修。 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竞争也很惨烈。一线豪华BBA地位很稳固,品牌力和产品力都没法挑战,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等没能突破,最后倒向了价格战。 现代或许根本就对捷尼赛思不抱希望,进入中国不过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所以,即便最需要声浪的第一年,外界几乎听不到声响,静悄悄的进了村。 实际上,现代在中国的机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向上,甚至不是传统燃油车,而是正在历史性重构的新能源智能车,可惜的是,现代在这方面,动作迟缓,远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和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