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是一年推一代产品的步调,Crucial 最新 MX500 系列固态硬碟,近日也在台湾陆续上市销售。MX500 系列是 SATA 6Gb/s 介面机种,提供 2.5 吋 / 7mm 与 M.2 Type 2280 两种机构,以及 250GB~2TB 等多种容量选择。 ↑ Crucial MX500 系列 2.5 吋、1TB 版本包装盒样式。 规格 介面:SATA 6Gb/s 容量:1TB(测试样品完整型号 CT1000MX500SSD1) 尺寸:2.5 吋、7mm 保固:5 年 产品设计方案再度变更,透露未来趋势走向 Crucial 消费性固态硬碟产品线,在近期大致上分为 MX 与 BX 两个系列,定位区隔差异分别是性能和价格导向。MX 系列乃至于先前几代产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是过去主要採用 Marvell 控制器,搭配 MLC 类型快闪记忆体。由于性能与价格兼备,因此获得不少玩家青睐,如此在市场上佔有一席之地。 不过到了 MX300 开始有所转变,Crucial 忽然捨 MLC 就 TLC 颗粒,更奇怪的是稍后所推出 BX300 系列,反而搭配 MLC 颗粒。对于这点,在前一阵子 Crucial 活动上,我们不禁提出疑问。总部代表指出,BX300 所採用 MLC 3D NAND 的产能有限,因此产品并未全球性大量上市,早先只在北美特定电商平台销售。 因为 BX300 开案当时适逢自家试产新一代 3D NAND,由于 MLC 产能并不足以供应主力产品线出货所需,而 MX500 又在此之前已经定案,因此索性让 BX300 肩负去库存角色。不过 MX500 也有一项重大变更,那就是控制器改转向台厂 SMI 採购,看来首款消费性 PCIe NVMe 产品确实推出在即,因而让 SATA 产品退居第二线。 ↑ MX500 测试样品的配件包含 9.5mm 垫高片、简易安装使用指南。 ↑ MX500 系列 2.5 吋、1TB 版本正面一览。 ↑ MX500 系列 2.5 吋、1TB 版本背面一览。 MX500 标準销售组合有 2 种,一是 2.5 吋版内附 7mm 转 9.5mm 垫高片,二是附带必要固定螺丝的 M.2 版,两者都提供 Crucial 客制化版 Acronis True Image 系统备份软体。其实还有第三种,2.5 吋版附加 SSD / HDD 内接转接盒,只不过可能是在美国官网甚至特定市场才有销售,因此就暂时忽略不谈论之。 Crucial 送测样品为 2.5 吋、1TB 容量版本(完整型号 CT1000MX500SSD1),仍然採用铝合金材质外壳,不像有些品牌进入 TLC 世代,纷纷改採用塑料材质,因此 MX500 散热性是毋需多虑的。而且 Crucial 也变得更灵通,回过头重新利用螺丝来固定机构,不像 MX300 无螺丝设计只靠外壳卡榫固定,这些小细节多少会牵动製造成本。 ↑ 测试样品开盖一览。 ↑ 控制器与外壳之间有黏贴导热胶。 ↑ 测试样品电路板正面一览。 ↑ 测试样品电路板背面一览。 控制器捨Marvell就SMI,设计耐用度有增无减 MX500 核心是採用 SMI 型号 SM2258 控制器,基本重点规格为 SATA 6Gb/s 介面、4 通道、内建 NANDXtend 错误修正具备 LDPC、支援 TLC / MLC / 3D NAND 等。虽然并非是用最新的 SM2259,不过两者本质架构算是相近,再加上 Crucial 自行最佳化调校韧体,应当能弥补 SMI 官方标示参考性能落差之处。 1TB 版本电路板採用双面线路设计布局,正、反面共计有 16 颗快闪记忆体,反推算单颗容量为 64GB。该颗粒经查询完整型号是 MT29F512G08EECAGJ4-5M:A,大致规格为裸晶 256Gbit(32GB)、TLC 3D NAND(64-Layer),再经过 2CE 堆叠封装处理,成为大家所看到这单颗 64GB 容量颗粒成品。 ↑ 测试样品重点用料一览,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配置总和容量 1GB。 虽然 MX500 配置有所妥协,不过仍然保留既有的技术功能设计,像是 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NAND(RAIN)、Integrated Power Loss Immunity、AES-256bit 加密(相容 Microsoft eDrive、IEEE 1667、TCH Opal 2.0)等。其中断电保护部分,电容器改围绕在快闪记忆体周围,线路设计布局不像以往那样集中。 Crucial 亦将有限保固从以往 3 年拉高到 5 年,至于理论设计耐用度部分,MTTF(Mean Time To Failure,修複前平均时间)往上提升来到 1.8 百万小时,另一参考指标 TBW(Terabyte Written,写入兆位元组)如下列。由于前几代产品的 TBW 都是以 5 年来推算,因此得以直接相比,简单来说 MX500 的 250 版提升 25%、500GB 版 12.5%、1TB 并未调整、2TB 大跃进 75% 之多。 Crucial MX500 设计耐用度标示规格: 250GB 版 100TB TBW、每日资料写入承受量 54GB 500GB 版 180TB TBW、 每日资料写入承受量 98GB 1TB 版 360TB TBW、 每日资料写入承受量 197GB 2TB 版 700TB TBW、 每日资料写入承受量 383GB 概观性能表现良好,官方标示值达标率高 在此搭配组合下,MX500 规格标示性能也有所提升,其 2.5 吋与 M.2 版本标示都相同,惟 M.2 版最大容量选择只到 1TB。官方标示资讯可以参考下图,取 MX300 系列 1TB 容量版本来相比,其标示最大循序存取速度为读取 530MB/s、写入 510MB/s,4K 随机存取则为读取 92000IOPS、写入 83000IOPS,MX500 系列性能是有所提升。 ↑ MX500 官方性能标示。 ↑ CrystalDiskInfo 侦测资讯:MX500 设计支援 DevSleep。 接着进行概观性能测试,以官方规格标示值达成率作为标的,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的 Seq 4MB 表现是读取 530.71MB/s、写入 478.50MB/s,4K 取 4K QD 16 来看为读取 87909.45IOPS、写入 86998.07IOPS。而 AS SSD Benchmark 的 Seq 项目测得读取 529.67MB/s、写入 472.01MB/s,4K-64Thrd 表现则是读取 97488IOPS、写入 88201IOPS。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测试。 ↑ AS SSD Benchmark 测试 – MB/s 单位。 ↑ AS SSD Benchmark 测试 – IOPS 单位。 ↑ AS SSD Compress Benchmark 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 取 Neither 项目来看最大值表现,实际测得读取 557MB/s、写入 509MB/s,辅以 Overlapped I/O QD 8 项目来看是有读取 564MB/s、写入 517MB/s。而 CrystalDiskMark 表现就 Seq 项目而言,预设随机测试模式达读取 563.0MB/s、写入 513.5MB/s,至于最后 TxBENCH 项目最大值是读取 562.664MB/s、写入 506.371MB/s。 ↑ ATTO Disk Benchmark 测试 – Neither 模式。 ↑ ATTO Disk Benchmark 测试 – IO Comparison Random 模式。 ↑ ATTO Disk Benchmark 测试 – Overlapped I/O QD 8 模式。 ↑ CrystalDiskMark 测试 – 预设随机乱数模式。 ↑ CrystalDiskMark 测试 – 0Fill 模式。 ↑ TxBENCH 测试。 大抵上而言,无论从最大传输速度或 4K 随机写入角度来看,MX500 都有很好的官方标示性能值达标率,这部分表现展现了 Crucial 韧体调校实力。概观性能最后来看 PCMark 8,所获得总分是 5002分,频宽部分则是有 304.96MB/s,这般表现同样优于 MX300。 ↑ PCMark 8 – Storage 测试。 动态写入快取表现突出,随机写入亦为稳定 进阶测试首先来看真实写入表现,MX500 设计架构具备 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意指 SLC 模拟快取是採用动态设置。于新碟状态下,其加速效益有 400~420MB/s 左右,而且加速区间近乎 400GB 之多,约等于产品设计容量 40%,而后的真实写入速度是在 350~380MB/s 之间跳动。 ↑ HD Tune Pro 测试 - 写入。 利用 FastCopy 传输单一大档,由 M8SeGN 512GB 当资料来源碟,複製 5.7GB 容量档案平均速度达 479.1MB/s。为了模拟已经存放资料的状态,写入约 353GB 资料到 MX500,複製过程中发现平均速度始终维持在 468MB/s 以上。这般表现是有点令人讶异,因此重开系统之后,再次传输相同资料量进 MX500,所得结果应该是足以证明,MX500 无论当系统碟或资料碟,都能提供很不错的使用体验。 ↑ FastCopy 测试 - 传输 5.7GB 单一大档。 ↑ FastCopy 测试 - 写入约 355GB 资料进 MX500 过程中。 ↑ FastCopy 测试 - 再次写入约 355GB 资料进 MX500 过程中。 ↑ FastCopy 测试 - 再次传输 5.7GB 单一大档,平均速度终于有所降低。 最后利用 IOMeter 来试验 4K 随机写入表现,设定在 4K 对齐、100% 随机、100% 写入等条件,执行 4 小时所得结果彙整成下方图表。其初始表现有 34803IOPS,取细部数据另外统计来看,写入 2 小时应该已经完整填满设计容量,而后合理的逐渐降低至测试结尾。最终参考值为 23513.8IOPS,整体曲线变动与性能降幅算是良好,同样可归功于 Crucial 韧体调校功力。 ↑ IOMeter 测试结果曲线图。 ↑ IOMeter 测试结果细部数据。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i5-6600K 主机板:Asus ROG Maximus IX Formula 记忆体:Kingston HyperX Fury HX426C16FB2K2/16(DDR4-2666、8GB x 2) 系统碟:Kingston HyperX 240GB 电源供应器:Antec TruePower 120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64bit 总结 MX500 系列已经在稍早前现身零售通路,市场参考价格分别为 2TB 15,999 元、1TB 8,199 元、500GB 4,499 元、250GB 2,559 元,还比相同容量级距 MX300 系列便宜一点,显示出新的 TLC 3D NAND 成本面向优势。综观而言,MX500 系列在性能、保固、设计耐用度等面向都很到位,价格方面也走一贯的高贵不贵路线,因此相当值得列为採购首选。 来源: Crucial MX500 固态硬碟实测 / 採用 SMI 控制器 TBW 规格再提升 [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