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孩子性格内向怎么纠正?) 如果我们第一次和两个人见面,一个是外向健谈的人,一个是内向收敛的人,我们会对外向的人更有好感,因为外向的人热情大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生活中,外向的人也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加能够吃得开,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加有竞争力。 所以,很多父母会倾向于把孩子培养成外向性格。如果自己的孩子偏内向,父母就会有些焦虑,急于想改变这种性格,给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变得开朗外向一些。 被家长称为"内向"的孩子 有一次开家长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开完会后,我在走廊里等孩子,一会儿鹏鹏妈妈带着鹏鹏出来了,看到我就说"叫阿姨!"孩子羞答答地低下了头。鹏鹏妈当时就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内向呢?叫一声阿姨还能缺点什么?"鹏鹏还是不叫,自顾自地走了。 鹏鹏妈妈很尴尬地跟我说"我们先走了!"追上鹏鹏一起走,还能听到她在教导儿子"见人要有礼貌,这么内向,张不开嘴,以后走上社会会吃亏的!" 后来,鹏鹏妈妈跟我在微信上聊天,说起这件事情,有些发愁,"孩子这么内向,以后可咋办?自己也偏内向,感觉处处受制"。我安慰她说"一个孩子一个样,现在内向以后也不一定吃不开,我身边很多朋友上学时内向,工作后也很出色,和人打交道多了,也变得外向多了!" 内向性格更易成功 当时,我只是根据我身体人的情况安慰鹏鹏妈,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内向性格更易成功》验证了我的说法。 美国MSNBC网站报道,内向的人在工作中表现更出色,内向成功者,远远多于外向性格。 专家研究发现,内向性格中大约1/5的人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时候,其大脑某些区域十分活跃,酷爱深思,喜欢提不同寻常的问题,注重细节,奔向一个目标努力时,尤为专心致志,因此他们成功概率也相应增大。 英国精神科医师、作家安东尼·斯托尔认为:人一生的许多时间都注定要独处,并非所有孤独的人都不幸福,而且,很多孤独的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点不亚于外向型 的、情商高的人。 居里夫人,如果不是她的内向性格使得她孤独做学问和搞研究,也根本不会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叔本华本人也曾强调过:"青年人要上的第一课,首先是学 会孤独。" 有调查发现约 40%的领导者实际上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只是更擅长让自己适应情境要求,比尔• 盖茨和沃伦 • 巴菲特都是"性格内向者"。 那为什么,很多朋友会把内向和"沉默"、"被忽视"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呢?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内向的本质。其实,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样有很多性格方面优点,而家长们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主观上的认知偏差。内向的孩子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心思缜密,思考能力强 内向的孩子在思维能力上会表现出更加出色的一面,当外向的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内向的孩子则是在思考。没有急于表达的心理驱使,孩子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深入的探索。 我们会发现内向的孩子通常不善于表达,但是当他们说话时却能够直接击中要害,这就是因为他们把用于表达的时间用来思考。 执行力强 通常内向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行动力,他们通常会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方式。虽然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行动力方面却非常有优势,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内向的孩子总是能够让人感到踏实、可靠。行为表现上更加容易受到内心驱动力的影响,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更加有主观能动性。 更容易实现自我管理 内向的孩子目标感更强,更自律,也更容易做到自我掌控。只要认准一件事,会努力钻研、认真思考,勤于行动,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止,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 有数据表明世界上有70%的成功人士都是内向的人。可见能够获得成功的人中,内向性格的大有人在。对于孩子而言,能实现自我管理,有助于其目标的实现以及将来的发展。 孩子内向也是有原因的 先天因素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不同的性格,这是天性使然,不可复制。有的孩子一出生就乖巧懂事,不哭不闹,睡觉睡得很好,吃饭吃饭很好,让父母们省心不少。有的孩子则相反,稍有不顺就会哭哭啼啼,让父母们忙前忙后。一般来说,性格和遗传也有关系,性格内向的父母也会养出性格内向的孩子。 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不可否认,后天的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有些孩子之所以变得很封闭、很消极,和后天的环境关系很大。 父母本身不善言谈,不愿跟人交流,跟孩子沟通交流也很少,孩子没有学到正确的沟通方式,在交往上就会变得不自信、自卑敏感。 父母看到孩子内向,急于想改变孩子的性格,对其斥责,孩子也会变得没有自信,跟人交流时谨小慎微,畏首畏尾。 所以,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父母对于内向性格孩子的教育误区 父母急于纠正 父母们越是不愿意看到孩子内向的一面,就越是急于纠正孩子。当发现孩子的性格中有偏内向的成分时,父母会表现得非常紧张,内心充满焦虑,甚至会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 但是这种做法,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很内向",想表达自己也会有所顾忌,害怕被人说不好。过于急躁的教育,使孩向内向性格越滑越深。 随意拿孩子跟人比较 父母为了改变孩子性格内向的特点,会非常喜欢拿孩子与其他同伴做比较,希望孩子能看到同伴身上的优点,从而像他们学习。 虽然父母的想法是很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孩子的性格特征,但是却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所以随意的比较会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更加无法放下心中的包袱,去进行社交或者表达。 不愿意接纳孩子 很多父母着重于改善孩子的缺点,却忽视孩子性格中的优点部分。 曾经有一位教授做了这样一件事,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点,在上课的时候将它展示给大家看,问学生们都看到了什么?首先,有学生回答看到了一张白纸,随后,有学生观察能力强,说看到了一个黑点,于是所有人都说看到了黑点。 这时教授解释说,明明很大的一张白纸大家却只关注到了一个黑点,仅仅关注细节就会忽视了对整体的感知。同理,当父母们不愿意接纳孩子的全部,仅仅是关注孩子的"缺点"时,自然很难在缺点中找到优秀的部分。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而言,恰当的教育是怎样的? 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甚至建议爱因斯坦的妈妈,让去帮他检查一下智力。老师认为孩子常常表现出发呆的状态,可能是智力上有缺陷。 但是他的妈妈却说"我的孩子在思考,他长大了肯定会成为一名科学家。"显然他的妈妈说对了。父母给予孩子肯定,孩子会为这个目标努力,自然能够成功。 所以,正确认识孩子的性格特点,肯定孩子的性格,孩子也会变得更自信,也会在正向鼓励下进行思考。 回应孩子内心的心理诉求 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和人交流,容易害羞,让人看上去恨铁不成钢。这时他更需要获得父母的帮助,如果父母给予帮助,无异于给他爱的温暖。 当内向的孩子与人交往而不得其法时,父母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给他扣上"内向"的帽子。当内向的孩子可以自得其乐时,父母也应该给予满足,不勉强孩子去违背内心,会让孩子的真实诉求得到回应。不勉强孩子,不被从众心理所困扰,这样教育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满足。 比如,让孩子叫人,孩子没有叫,可以跟人解释说"孩子还没准备好!"然后回家后再教孩子如何主动表达自己。 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引导孩子展现出积极的一面,使得孩子在潜意识中给予自身较高的定位。 在教育孩子时,懂得暗示效应的父母,更容易掌握引导孩子的魔法。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从中获益,行为表现上也容易像暗示中所表达的内容一致。 比如,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跟人交流发怵。我们要暗示孩子"上次你和同学聊得很投机,这次你的同学也在其中,相信你们也会聊得很开心,还能发现更多的朋友。"帮孩子回忆起以前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看到有谈得来的同学也去,心里的负担会减轻,从而变得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内向也有内向的好处。我们应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被从众心理所困扰,接纳孩子,采用适合孩子更好发展的教育方法,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